四川成都资阳眉山三地为何合并电信网
【因经济发展需求,以及配合成都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需求】,此做法已有先例,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株潭一体化)早在09年2月份就将区号统一改为0731。成都、眉山、资阳三市相邻,区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1974万人。眉山、资阳两市于1997年、1998年分别从乐山、内江市划分为地级市后,一直共用长途区号。两市政府多次向省政府及通信主管部门申请将本地网并入成都。随着成都经济区快速发展,资阳、眉山流向成都的话务量逐年大幅增长。2007年,国家批准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省将眉山和资阳确定为省级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眉山、资阳成为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布局中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域通信一体化的需求更加迫切。自2007年开始,我省通信部门就组织对眉山、资阳与成都本地网合并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2009年3月,黄小祥副省长专程率队赴北京争取工信部和三大电信集团对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工作的支持。2009年5月,省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三大集团公司明确提出支持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为支持四川灾后重建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以极大的倾斜力度和超常规速度,于2009年6月批准启动了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工作。包括眉山、资阳在内的成都经济区,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打造的5大经济区之首,是我省乃至西部最强、最大的经济密集区。眉山、资阳与成都本地网合并,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完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更好地增进3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3市信息、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三地的经济运行成本,提高成都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有力推进我省建设西部通信枢纽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基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方案,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是将眉山、资阳本地网升级,同时分别从原乐山、内江本地网调整并入成都本地网,统一使用长途区号028。升级并网实施时间为2010年1月31日零时。升级并网完成后,成都、眉山、资阳电话网合并为一个大本地网,拨打眉山的固定电话,需在原号码前加“3”;拨打资阳的固定电话,需在原号码前加“2”;三市之外的用户拨打该区域的固定电话,需拨打028长途区号。拨打110、119、120等紧急特服号以及各类短号码的方式保持不变。此次本地网调整涉及成都、乐山、内江、眉山、资阳5市的2550万电话用户,涉及眉山、资阳短号码平台调整74个,小交换机改造151个。一般情况下,完成本地网升级或合并需要2至3年,但成都本地网调整从启动到完成只有半年时间,升级同时还要进行资费调整,难度很大。在5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通信行业以超常规速度全力推进工程实施,仅电信公司就有3000余人参与了本地网调整,克服了成都人民东路电信枢纽设施搬迁等不利影响,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各方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2009年7月,省政府成立了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工作指挥部,由分管副省长任指挥长,成都、乐山、内江、眉山、资阳5市人民政府及省通信管理局领导任副指挥长,四川电信、移动、联通、铁通4家企业及30余个省级部门领导为指挥部成员,日常工作由省通信管理局负责。7月17日,省政府与5市政府、省通信管理局和4家电信企业负责人签署了落实本地网调整工作责任书。5市政府和4家电信企业均成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实施细节。省通信管理局还组织4家电信企业专程赴湖南学习借鉴长株潭升级并网的成功经验,确保我省本地网调整顺利实施。二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电信企业反复调研论证、大量吸收借鉴长株潭本地网合并升级、成都本地网升级八位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本地网调整工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对涉及的相关网络调整、通信资费政策,尤其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信用户权益保障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确定了解决方案和应急预案,于11月24日顺利通过了工信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三是顺利实施网络改造和预演。在5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下,110、119、120、122等紧急特服平台调整工作顺利进行,社会使用的用户小交换机和各类短号码平台改造工作已经完成,目前交换网、传输网、数据网、智能网、业务支撑系统、小交换机、短号码平台、银行POS机等核心网和客户端网络改造已经全部完成。11月21日,4家电信企业成功组织了第一次网络调整内部预演,验证结果表明本地网调整实施方案合理,相关网络、系统和平台改造成功。2009年12月19日和2010年1月16日,还将组织两次覆盖5市的全网联合演练,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准备工作,保证执行流程和细节准确无误。四是合理调整资费、保障用户权益。此次本地网调整将影响成都、眉山、资阳、乐山、内江本地网之间的资费关系,省通信管理局已会同省物价局组织电信企业对涉及在网和在售的业务产品资费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了资费调整原则是使“用户通信支出有所下降或保持不变”。调整方式为:1、成都、眉山、资阳三市之间的通信取消长途通话费、漫游费,固定电话调整为区间通话费,移动电话调整为本地通话费。2、乐山与眉山、内江与资阳之间的通信由本地通话费调整为长途费。3、各电信企业将根据资费调整原则,向用户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长途优惠套餐,以降低用户相应的支出。具体资费方案由相关企业以优惠促销方式进行,经省通信管理局和省物价局审批或备案后推出。根据静态测算,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后,5市通信资费总体水平将下降,为电信用户每年减少通信支出约4.7亿元,这将极大程度地惠及广大电信用户。五是宣传工作准备就绪。为保证此次本地网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使本地网调整时间、方式等信息家喻户晓。在省委宣传部的统筹协调下,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新闻宣传工作已全面启动,将根据本地网调整工作进展,陆续推出广告、专题片等系列宣传活动,着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不仅是一项政府推动的重要工程,更是一项惠及大众的民心工程。目前时间紧、任务重,通信行业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政府的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此件利省、利民的事情办好,确保本地网调整万无一失,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升级并网一次成功。
【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迎合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需求】,这一举措已有先例,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株潭一体化)早在09年2月份就将区号统一调整为0731。成都、眉山、资阳三市相邻,区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1974万人。眉山、资阳两市于1997年、1998年分别从乐山、内江市划分为地级市后,一直保留共用长途区号。两市政府多次向省政府及通信主管部门申请将本地网调整并入成都。随着成都经济区大规模、高速发展,资阳、眉山流向成都的话务量逐年急剧增加。2007年,国家批准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省将眉山和资阳确定为省级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眉山、资阳成为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布局中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域通信一体化的需求更加迫切。自2007年开始,我省通信部门就组织对眉山、资阳与成都本地网并网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2009年3月,黄小祥副省长专程率队赴北京争取工信部和三大电信集团对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工作的支持。2009年5月,省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三大集团公司明确提出支持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为支持四川灾后重建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以极大的倾斜力度和超常规速度,于2009年6月批准启动了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工作。包括眉山、资阳在内的成都经济区,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打造的5大经济区之首,是我省乃至西部最强、最大的经济密集区。眉山、资阳与成都本地网并网,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完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更好地增进3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3市信息、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三地的经济运行成本,提高成都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有力推进我省建设西部通信枢纽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基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方案,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是将眉山、资阳本地网升八位,同时分别从原乐山、内江本地网调整并入成都本地网,统一使用长途区号028。升位并网实施时间为2010年1月31日零时。升位并网完成后,成都、眉山、资阳电话网合并为一个大本地网,拨打眉山的固定电话,需在原号码前加“3”;拨打资阳的固定电话,需在原号码前加“2”;三市之外的用户拨打该区域的固定电话,需拨打028长途区号。拨打110、119、120等紧急特服号以及各类短号码的方式保持不变。此次本地网调整涉及成都、乐山、内江、眉山、资阳5市的2550万电话用户,涉及眉山、资阳短号码平台调整74个,小交换机改造151个。一般情况下,完成本地网升位或并网需要2至3年,但成都本地网调整从启动到完成只有半年时间,升位同时还要进行资费调整,难度很大。在5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通信行业以超常规速度全力推进工程实施,仅电信公司就有3000余人参与了本地网调整,克服了成都人民东路电信枢纽设施搬迁等不利影响,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各方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2009年7月,省政府成立了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工作指挥部,由分管副省长任指挥长,成都、乐山、内江、眉山、资阳5市人民政府及省通信管理局领导任副指挥长,四川电信、移动、联通、铁通4家企业及30余个省级部门领导为指挥部成员,日常工作由省通信管理局负责。7月17日,省政府与5市政府、省通信管理局和4家电信企业负责人签署了落实本地网调整工作责任书。5市政府和4家电信企业均成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实施细节。省通信管理局还组织4家电信企业专程赴湖南学习借鉴长株潭升位并网的成功经验,确保我省本地网调整顺利实施。二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电信企业反复调研论证、大量吸收借鉴长株潭本地网并网升位、成都本地网升八位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本地网调整工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对涉及的相关网络调整、通信资费政策,尤其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信用户权益保障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确定了解决方案和应急预案,于11月24日顺利通过了工信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三是顺利实施网络改造和预演。在5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下,110、119、120、122等紧急特服平台调整工作顺利进行,社会使用的用户小交换机和各类短号码平台改造工作已经完成,目前交换网、传输网、数据网、智能网、业务支撑系统、小交换机、短号码平台、银行POS机等核心网和客户端网络改造已经全部完成。11月21日,4家电信企业成功组织了第一次网络调整内部预演,验证结果表明本地网调整实施方案合理,相关网络、系统和平台改造成功。2009年12月19日和2010年1月16日,还将组织两次覆盖5市的全网联合演练,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准备工作,保证执行流程和细节准确无误。四是合理调整资费、保障用户权益。此次本地网调整将影响成都、眉山、资阳、乐山、内江本地网之间的资费关系,省通信管理局已会同省物价局组织电信企业对涉及在网和在售的业务产品资费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了资费调整原则是使“用户通信支出有所下降或保持不变”。调整方式为:1、成都、眉山、资阳三市之间的通信取消长途通话费、漫游费,固定电话调整为区间通话费,移动电话调整为本地通话费。2、乐山与眉山、内江与资阳之间的通信由本地通话费调整为长途费。3、各电信企业将根据资费调整原则,向用户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长途优惠套餐,以降低用户相应的支出。具体资费方案由相关企业以优惠促销方式进行,经省通信管理局和省物价局审批或备案后推出。根据静态测算,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后,5市通信资费总体水平将下降,为电信用户每年减少通信支出约4.7亿元,这将极大程度地惠及广大电信用户。五是宣传工作准备就绪。为保证此次本地网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使本地网调整时间、方式等信息家喻户晓。在省委宣传部的统筹协调下,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新闻宣传工作已全面启动,将根据本地网调整工作进展,陆续推出广告、专题片等系列宣传活动,着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成都相关本地网调整不仅是一项政府推动的重要工程,更是一项惠及大众的民心工程。目前时间紧、任务重,通信行业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政府的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此件利省、利民的事情办好,确保本地网调整万无一失,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升位并网一次成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资阳分公司的企业成长
移动革新生活——中国移动资阳分公司12周年飞跃式发展纪实
十二载风雨兼程,十二载春华秋实。
至今,中国移动资阳分公司(以下简称资阳移动)已历经十二个春秋。
12年来,资阳移动始终秉持“正德厚生、至善至美”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创新科技突破、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从初创年到扩张年的飞跃式发展。
目前,资阳移动用户数突破150万,用户规模位居全市首位。累计上缴利税超过4亿元,被评为2010年资阳市税收收入、营业收入“双十强”百佳企业。2010年企业综合绩效考核位居全省市州移动公司第一。
打造无线城市
树立行业技术发展典范
手持手机等智能终端,即可随时掌握交通路况信息,随时随地浏览国内外新闻动态,可购买电影票,直接进行水电气查询及缴费;
旅游时,借助高速的无线网络,无需担忧数码相机存储空间有限,拍摄完毕即可通过无线网络直接上传至网络硬盘;
工作中,接到紧急文件,只需手机登录办公网系统即可及时处理;
回家路上打个电话,家中空调就会开启……
这是人们期待和惊叹的美好生活愿景,也是我市打造“无线城市”的未来蓝图。
“无线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领军者,近年来,资阳移动紧紧抓住打造“无线城市”这个核心,助力加快建设“幸福资阳”,为资阳500万人民提供最优质、最实惠的移动通信综合业务。
而这只是资阳移动十二年砥砺前行、勇攀高峰创业奋斗路上的一个生动“缩影”。
资阳移动于1999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下设雁江、简阳、安岳和乐至四个分公司。
十二年来,资阳移动始终贯彻“技术立企”理念,以“立足现有网络,发挥后发优势”为发展思路,以“一体化设计”模式、低成本建设模式、建设质量管理模式和阳光工程监督模式,四维一体扎实开展网络建设。
“网络覆盖广,通话质量高。”这是资阳手机用户对资阳移动技术最好的赞誉;“网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是资阳移动人对移动品牌最热情的诠释。
今年,资阳移动又启动了“333无线城市工程”,旨在使通信网络按照IP化、无线化、宽带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按照“2+3+W”的原则,进行全网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步实施。预计每年投资3个亿、每年建设300个基站、利用三年时间打造资阳“无线城市”,五年实现网络规模翻番。
“目前,公司网络上已拥有领先的IP核心网,可供2G、3G、LTE和各类宽带接入系统共享;网络人口覆盖率超过98%,基站光纤接入率达到100%,这些都是建设无线城市的良好基础。”该公司网络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2.8亿元。
为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分公司还组织专人对现网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投诉处理流程,完善了客户满意度保障措施,从提升网络质量和优化网络服务着手开展2011年客户满意度工作,网络质量进一步改善,为资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资阳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从建设第一座移动基站,到推进G网村通工程;从3G(TD-SCDMA)工程,到启动“333无线城市”工程,资阳移动12年来倾力打造出移动精品网络,以“一体化设计”模式、低成本建设模式、建设质量管理模式和阳光工程监督模式,四维一体扎实开展网络建设,使资阳移动始终站在行业前列。
截至2011年9月底,资阳移动今年入库税收达1492万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增幅达13%。预测投资将达到3亿元,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建设幸福资阳,推进现代化信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服务至上
为客户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
进出移动营业厅,营业员笑容可掬的脸庞,热情周到的服务,细声细语的叮嘱,以及四处可见的温馨小贴士总是让人心里不由的一暖。
对企业,技术是生命,服务是寿命。十二年来,资阳移动始终坚持和秉承“感恩于心、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思路,以完整的服务支持体系(遍布资阳的营销网点、服务热线和三大全球通VIP客户俱乐部)构成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立体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服务。
实践中,资阳移动通过持续实施服务与业务“双领先”战略,以人为本,开展“感恩于心、服务至上”主题服务活动,向社会做出十项服务承诺;梳理投诉热点,强化业务办理手续,加快投诉处理流程,促进服务品质的提升,在地方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同时,资阳移动坚持强化服务规范性管理,夯实服务基础,提高各层面服务人员素质。以推广自助服务和控制客户期望值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尝试建设有效的客户跟踪服务与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联盟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高移动服务的接触面与整体服务水平,着力将服务打造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客户满意度作为分公司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提升网络质量,开展专项整治,降低网络隐患。创新开展专项优化,提高网络质量;做好日常优化,保持网络质量,打好网络基础,多渠道提升客户满意度。
在做好城市市场服务开发的同时,资阳移动一直坚持服务“三农”,不留下任何服务死角,为广大农民提供覆盖面最广、服务质量最好的服务项目。
在推进城市市场服务开发之际,资阳移动持续坚守服务“三农”,不留服务盲区,为广大农民提供范围最广、品质最优的服务项目。
安岳县龙台镇花墙村系一拥有1532户移动用户(含手机及移动座机)的移动信息村,该村所有移动通讯用户均为移动客户。这不过是资阳移动1487个村级服务站中的一个。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广大农村居民对信息化的渴求也与日俱增。资阳移动通过六年“村通工程”的建设,加强农村渠道体系优化,结合资阳实际情况,从市、县、片区、乡镇等多级进行优化,进一步细化管理职责,投入500万,建设2690个村级服务站,切实推进“信息惠农”工作,使农民能够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移动通信服务,全面满足“三农”信息化服务需求,助力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截止九月,全市共建成1487个村级服务站,为广大农村用户带来更便捷的通信服务。
多角度的服务模式构建起与客户共赢的沟通机制,公司荣获2010年资阳市税收收入、营业收入“双十强”百佳企业的称号。
心怀感恩
承担社会责任建设“幸福资阳”
从奋战在抗击冰雪灾害前线,到齐心协力抗震救灾,成功恢复灾区通信生命线;从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爱心贫困助学,到全面推进村通建设,全面满足“三农”信息化服务……十二年来,资阳移动始终秉持做优秀企业公民的诚意,以诚信履行承诺,以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精益求精,持续实施社会责任六大行动,真诚践行“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追求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资阳市军分区的领导下,资阳移动组建了一支25人编制的四川移动资阳分公司通信应急分队(隶属于资阳市军分区工兵团特务连),配合资阳工兵团开展通信应急保障工作。该分队曾赴玉树地震灾区,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上连续奋战15天,承担起玉树结古镇等地的通信保障工作。2010年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资阳移动“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称号。
资阳移动还在西南应急通信会展示、甘孜藏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简阳龙舟节、安岳柠檬节等多个重要节日完成20余次通信保障任务,累计出车30余次,派出应急队员100余人次。
关注弱势群体生活改善:向身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胡燕桃捐出爱心款1万余元。帮扶残疾人杨金秀,送去1000元慰问金以及相关慰问品。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我们在一起--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
关注农民工就业,充分利用12580就业系统、农政通系统,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主题招聘会和就业援助活动,得到了失业人员的高度称赞。
……
仅在2010年,资阳移动主动承担“三地并网”后每年合计约6000万元的经济损失,圆满完成了三地并网工作,让五百万资阳人民得到了实惠。
一个个事实见证了,移动资阳分公司十二年来主动承担起责任,关爱弱势群体,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努力践行“感恩于心服务于行”主题服务活动,不断承担起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建设开展的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卓越”的企业文化核心内涵,塑造了资阳移动“感恩、知恩、报恩”的企业风采与品牌形象。十二年发展,铸就辉煌成就;十二年付出,塑造名企风范。
十二年来,移动资阳分公司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从“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到“移动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景,资阳移动把握时代脉搏,保持分公司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受尊敬的企业”,为建设幸福资阳、推进现代化信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